六氟化硫氣體因其電絕緣性和滅弧特性優越,在電力設備中廣泛使用,但它不易被分解或自然吸收,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容小覷,長期積累將產生一定的溫室效應。經過技術探索和試驗,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主動承擔起這份社會責任,目標直指提升電網運行的綠色低碳水平,決定推廣六氟化硫和氮氣氣體體積比為3:7的混合使用方案,從而使設備絕緣、環保和可靠性能達到綜合很好,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。他們持續續深化綠色發展戰略,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與無畏的更新精神,不斷優化方案,自主研發出快速混氣置換裝置,堪稱改造工程的“助推器”,將氣體更換效率提高3倍以上,大幅縮短了改造工期,減少了對用戶生產生活的影響,充分展現國網江蘇電力強大的技術實力;他們周全考量民生需求,以更新驅動發展,推行六氟化硫和氮氣3:7混合使用方案,將原本需要9天的改造工期縮短至3天,在保障設備絕緣、可靠性能的同時,實現了環保性能的大幅提升,達成了多方面的綜合很好,體現了其實現綠色轉型的堅定決心。以南通110千伏開發區變電站為例,改造后的成果令人矚目,節省的六氟化硫氣體使用量約438千克,卻能帶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468余噸的顯著成效,直觀地展現了此次改造在環保方面的巨大價值,證明了國網江蘇電力的改造方案不僅切實可行,而且能夠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。

1、概述(WBST-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)
多年以來,電纜運行與維護部門對電纜的刺扎,均按照行業標準DL409-91《電業保障工作規程(電力線路部分)》第234條要求,采用人工刺扎,一旦電纜識別出錯,誤刺扎帶電電纜將造成極大的危害。
我公司依據《電業保障工作規程》及用戶的需求,參照國外先進技術,研制出了電纜識別儀。電纜識別儀為用戶提供了已知始、終端而施工現場無法鑒別具體是那一根電纜的問題。為保證100%的保障,我公司推出了以上此儀器的配套產品--- 遙控型高壓電纜刺扎器。該系列產品的配套使用,徹底解決了現場高壓電纜的識別、電纜帶電與否的鑒別及可靠的刺扎問題,杜絕了隱患。
2.功能特點及技術指標(WBST-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)
2.1功能特點
刺扎可靠,只適合硬表面作業(電纜、水泥地面等);
雙鍵遙控(A、D鍵同時按下),操作簡單,雙重保護開關按鍵;
工作狀態有超亮發光二極管指示,直觀明了;
機械、電子多重保護設計,可靠;
便攜式結構設計,外形美觀;
內置鋰離子充電電池,配充電器,適合野外無電源使用。
2.2技術指標
無線遙控距離:≥8米
適用電纜:≤¢125mm的各種高壓電纜
重量:約12kg(含鋁合金箱及全套附件)
外形尺寸:460×380×120mm3(含鋁合金箱及全套附件)
3、使用注意事項(WBST-100電纜刺扎試驗裝置十余年研發生產經驗)
3.1嚴格按以上說明進行裝置的保養、安裝、試扎操作。
3.2裝置試驗
3.2.1空試驗(不裝彈與釘)
試扎前為了試驗裝置工作正常與否,可以進行一次空試扎,即不裝子彈及鋼釘,由一人手持裝置頂到硬地面或墻面上,將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完全壓回連接套(端面平齊),另一人操作遙控器同時按下兩鍵進行空試扎試驗,如感覺到鏜內彈簧動作證明裝置正常。如不行則應仔細檢查,保證裝置正常才能裝鋼釘,隨后裝彈在高壓電纜上進行試扎。
3.2.2 實彈試驗
試扎前為了試驗裝置工作正常與否,可以裝好鋼釘和子彈后由一人持裝置頂到硬地面(磚、水泥或墻面)上,將釘管伸出連接套部分完全壓回連接套(端面平齊),另一人操作遙控器同時按下A、D兩鍵進行試扎試驗。這時由于不是對帶電體刺扎,持裝置人不會有危險。如成功射出鋼釘,證明裝置正常。如不成功則應先仔細檢查,保證裝置正常后才能在高壓電纜上進行試扎。
3.3此裝置的可靠性:此裝置操作非常簡單且可靠。安裝好后需同時雙鍵遙控才行,其保障性有三個方面:
①電子控制保證即使裝置電源打開誤壓遙控器某一鍵,裝置不會動作,必須將遙控器上A、D兩鍵同時壓下裝置才會動作。而當電源開關未打開時,裝置不可能動作。
②裝置未在上鏜狀態時,精密機械控制部分保證裝置不能上鏜。
③裝置處在上鏜狀態時(上鏜燈亮)釘管伸出連接套不完全壓回連接套,裝置不可能動作。
3.4耗材子彈與水泥鋼釘必須與出廠時配置的規格型號相同。
隨著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日益提升,以及區外直流輸電規模的不斷擴大,受端電網穩定性受到從未有過的沖擊。直面新能源與多直流饋入受端電網,項目對多類型調節資源協同電壓控制和頻率支撐技術的探索,恰似為電網穩定運行筑牢了堅固防線。通過技術更新,確保新能源能夠可靠、高效地并入電網,不僅是對當下能源轉型需求的有力回應,更是為未來構建更加清潔、高效的能源體系奠定基石。
在設備傳感領域,基于諧波溯源等復雜的電壓測量需求,電科院牽頭研發的大量程高精度、寬頻帶、大量程電壓敏感元件及傳感器,能夠精準捕捉電網運行中的細微變化。在以往,由于電壓測量的精度和范圍限制,一些潛在的電網隱患難以被及時察覺,從而可能引發大面積停電等嚴重后果。如今,該傳感器堪稱電力設備的“智慧之眼”,極大地提升了電網運行的保障性與可靠性,讓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盡在掌握之中。
常州公司在綜合能源利用領域的探索同樣值得稱贊。其牽頭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與熱泵耦合電力-—蒸汽聯產關鍵技術項目,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電力—蒸汽聯產成套裝備,構建兆瓦級氫—電—熱綜合能源系統。這一舉措將不同能源形式有機結合,實現了能源的梯級利用與高效轉化。在工業場景中,該系統能夠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能源供應,有效降低企業的能源成本,減少碳排放,助力工業領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。
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科技更新方面的成功,不僅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,更為整個電力行業樹立了標桿。由此,我們要象國網江蘇電力那樣,通過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,吸引和培養頂端人才,開展產學研更新驅動合作,只有這樣,才能搶占發展先機,才能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,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可靠、上等的電力保障。
揚州萬寶轉載其他網站內容,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,內容僅供參考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